日前,全省建設監理工作會議在煙臺召開,我市做建設監理工作交流發言。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監理企業41家,其中綜合甲級企業4家,從業人員4300多人,2012年完成營業收入5.6億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居全省前列,煙臺監理范圍覆蓋10余個國家。
創新監管:建立監理誠信檔案
建設監理的職責,簡單來說,就是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和工程投資單位做好工程的技術服務、日常監管,確保工程如期、保質完成。“近年來,我市監理工作緊緊圍繞標準化項目建設,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創新監管方式,強化推進舉措,走出了一條監理行業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市住建局局長鄒長清說。
在行業管理上,重點落實了工程備案、證書質押和網上公示3項制度,從源頭上杜絕了一人多崗、無證上崗、出借證照等行為發生。在企業管理上,構建了網絡管理平臺,并建立了監理工作誠信檔案,將人員結構、在監項目、收費狀況和教育培訓等內容全部納入監管范疇,實現了各類信息的網上發布、實時查詢和遠程監控。在項目管理上,建立了監理工作現場臺賬,將三控兩管、技術創新等26項內容統一納入,每月月底量化考核,以此作為評價工作業績、資質動態考核的重要依據。
動態考核: 9家企業被注消資質
提升監理工作水平,制度規范很重要。“煙臺先后制定了資質動態考核、市場差異管理、多方聯動監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著力規范企業和從業人員行為。”市住建局副局長林濤介紹。
資質動態考核,凡發現監理機構建設不到位、監理工作質量較差的,一律不準資質延期、增項和升級;凡發現資質資格掛靠出借、提供虛假材料的,堅決提請降級、注銷資質或限制監理活動。近年來,先后有1家企業資質降級,9家企業注消資質,16家外地企業被清出煙臺市場。
市場差異管理,將41家企業、650個項目根據工程業績和市場信譽情況,劃分為三種監管類型,有針對性地調配監管力量。多方聯動監督,面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全市41家監理企業全部簽定自律公約和價格公約。成立建設監理監督委員會,今年以來協助主管部門調處行業投訴案件7起、開展執法檢查3次,并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300多條,全部落實到市場管理中。聘請41名從業人員擔任企業監督員,全面監督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一旦發現有違承諾行為,堅決公開曝光。
培優育強:煙臺監理走出國門
2012年,我市建設監理行業完成營業收入5.6億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居全省前列。“培優育強”工程,是我市建設監理工作著力推進的重點。自2008年以來,先后指導9家企業合并,培育綜合資質企業4家、甲級資質企業14家,分別占全省的30%和10%。
走出去拓展外埠市場,煙臺本地監理企業的監理范圍已覆蓋北京、海南等10多個省市以及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等10余個國家。2012年外出經營收入1.2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達到20%,比上年度提高5個百分點。目前,煙臺市監理行業資質類別涵蓋房屋建筑、市政路橋、機電安裝等9個門類,基本能夠滿足各類工作需要。
我市還積極創建標準化示范項目,制定出臺了監理機構標準化建設標準,探索建立了監理資料講評例會制度,每周以項目為單位進行講評,每月以公司為單位交流評比,每季度協會進行總評。在此基礎上,編制了監理工作流程圖,統一了工作用表,細化了崗位職責,實現了從業人員日常行為標準化和管理工作程序化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